分享: |
PCB網城訊
2024年9月24日,博敏梅州廠區啟動“匠心獨運 技術當道”工藝/研發人才盤點與任職資格標準建設項目。該項目聚焦技術人才發展,旨在提升其權威性與地位,激勵他們持續精進技術,進而增強公司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項目期間,項目組對48名相關人員展開技術人才綜合素質測評與聯合訪談,繪制出人才地圖;同時,構建工藝/研發人才任職資格標準,組織任職資格等級認證評審,最終梳理出9人晉升,楊梓新便是其中之一。他由T4工程師級晉升為T5高工級,目前晉升結果已順利完成公示。以下為正文。01.凌晨四點的堅守2020年,從廣東工業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畢業的楊梓新站在職業選擇的岔路口。當同學們嘗試涌向互聯網大廠時,他做了一次反潮流的選擇——回到梅州,加入博敏,成為研發部管培生。“當時收到某運營商的技術崗offer,但面試官認為我的溝通能力優于我的專業匹配度,建議我轉崗營銷部門推廣5G卡。當時5G用戶的滲透率已經非常高,增量空間極其有限。”他回憶道。相比新興產業的光環,傳統制造業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持續走低。當時梅州新項目仍處于籌備狀態,“智能工廠”“高階產品”“人才高地”等概念還處于那片遙遠而未開發的山頭。但楊梓新認準博敏,因為平臺是他擇業時的首要考量因素。02.轉折點的磨礪
去年三月,因物料組人員變動,楊梓新開始獨立承擔材料驗證項目。在三年項目協同經驗積累后,他首次擔任主責工程師,自豪感油然而生,但角色的轉變也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
恰逢公司業務擴張和戰略轉型,六七個項目同時進行,均為客戶指定的高頻高速材料驗證以及采購降本材料驗證任務。工程部、營銷部的需求接踵而至,每個項目都卡著緊迫的時間節點。那段時間,楊梓新一頭扎進催物料進度、盯測試數據、寫驗證報告的工作中,甚至連夢里都在產線打轉。
這種狀態,讓他一度回想起剛入職時被“趕鴨子上架”的慌亂感。
不過,正是這種高壓環境,成了他快速成長的催化劑。不到一年時間,楊梓新緊跟公司戰略方向,順利完成了十幾個獨立負責的物料驗證專案,涵蓋高速低損耗材料、能源產品等多個領域。“成長往往是被推著走的——當你被放在一個關鍵位置,面對急迫的任務時,改變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這段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能力的邊界往往是在壓力下被突破的。
03.成長中的蛻變
去年底的工藝/研發人才盤點與任職資格標準建設項目述職會,讓楊梓新系統回顧了近幾年的工作成果,尤其是那些讓他獲得成就感的,以及具有長期價值的項目:《環境溫濕度對高速材料電性能的影響研究》《關于阻抗反推介質介電常數的研究》兩篇論文被外刊錄用,以及廠內板材數據庫的建立。
板材數據庫的構建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整合廠內已驗證材料的CAF(導電陽極絲)數據、插損數據、可靠性數據等關鍵指標。這些數據不僅為工程設計提供參考依據,還能優化生產決策,降低試錯成本。盡管數據整理過程繁瑣,但多年積累的項目經驗和驗證成果被結構化沉淀,形成可復用的知識資產,這種成就感無可替代。
回顧四年的成長軌跡,楊梓新的成長動能可歸結為兩方面:一是實戰經驗的持續積累,二是關鍵人物的指導與啟發。部門經理許哥擅長將復雜的技術原理拆解為可操作的步驟,他的方法論讓楊梓新在短時間內掌握了高頻高速材料的核心驗證邏輯;黃總監則從生產視角重塑了他的技術思維,強調:“參數設定必須與產線工藝能力匹配,否則再完美的實驗室數據也只是空中樓閣。”
這種思維轉變在測試板參數優化中得到驗證。早期的物料驗證測試,參數設定相對保守,考慮不夠周全,雖能驗證材料極限性能,卻因忽視生產時的實際生產狀況,導致數據參考價值有限。后來,黃總監要求物料驗證測試板需考慮多方面的生產參數匹配,落地成優化測試模塊,在同一塊板上設置多種參數做對比測試,這樣得出的測試結果才更加全面,更加契合生產作業。
當前,楊梓新正全身心投入到“Extreme Low Loss”材料可靠性及電性能研究項目中。這個項目為期九個月,在AI服務器行業領域具有重要意義。成功完成此項研究后,不僅能夠擴寬公司的戰略版圖,還能提升高端產品板材數據庫能力。
04.展望未來,與AI共舞
近幾年,AI的蓬勃發展為PCB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然而,隨著像DeepSeek這樣的AI工具在個人工作中逐漸發揮實際效用,許多人開始擔憂會被“搶飯碗”。
以楊梓新的崗位為例,AI的發展確實能夠替代許多基礎工作,比如人工跟板、記錄參數等較為機械的任務。但楊梓新相信,無論AI多么強大,它在短時間內依舊離不開人的調教與判斷。例如,供應商提供的材料參數是否真實可靠?品質異常如何界定?這些問題仍然需要依賴人類的經驗與批判性思維。他期待未來能夠熟練運用AI,借助數據和創新為工作持續賦能。
05.未演完的劇本
電影的基本敘事結構通常包括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個部分。生活中,楊梓新最喜歡的事情之一便是看電影。電影開場后,故事的帷幕徐徐拉開,我們會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情節之中,最后享受收尾帶來的感受與思考。
楊梓新在博敏的故事還遠遠沒有到達尾聲,他的旅程還在繼續,屬于他的高潮部分仍在前方。前段時間,他沉浸于平行宇宙的敘事,在天馬行空的設想之中找到了對現實世界的慰藉。喜歡看科幻電影的朋友都知道,無論情節如何復雜,所有故事的主角最終都會走向他最核心的命題。在以楊梓新為主角的劇本里,他始終是那個在挑戰中不斷成長的主角,無論是每一個凌晨四點的堅守,還是每一次高壓下的突破,都是他推進情節的關鍵動力。
來源:今日博敏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協會觀點。“廣東省電路板行業協會”所推送文章僅作為分享使用,如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更多PCB行業資訊長按下方二維碼查看▲PCB網城公眾號▲▲《印制電路資訊》電子刊▲▲GPCA視頻號▲閱讀原文
展會咨詢
![]() |
![]() |
![]() |
![]() |
世展網公眾號 |
微信小程序 |
銷售客服 |
門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