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截至4月30日,上市公司年報出盡,從機器人行業公司年報看出,2023年整個市場需求放緩,企業得失參半。消息面上,國家宏觀政策支持、國產替代加速、制造產業持續轉型升級,以及行業結構性機會,比如市場主要受光伏、汽車電子、半導體等新興行業需求拉動;但同時,鋰電、汽車整車需求出現較大萎縮;一般工業在復蘇中但仍然不及預期。
根據MIR DATABANK(睿工業)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為28.3萬臺,同比微增0.4%。
整體市場環境需求偏弱的背景下,行業競爭加劇。2023年上半年代理商庫存處于高位,下半年企業紛紛采取措施清庫存。截至目前,清庫存已經進入收尾階段。
當前,資本紛紛瞄準人形機器人賽道之時,整個機器人領域里,上市公司們的運營狀況,引發外界強烈關注。因為其更像一面鏡子,反射出領域內真實的企業生存狀態。
繼去年8月本刊記者統計了53家機器人領域上市公司財報中的關鍵業績指標之后,此次我們統計增加2家上市公司,以能更好地揭示機器人領域的喜與憂,危與機。
這55家上市公司涉及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及AI、特種機器人等三大機器人類型。與此同時,對應用場景最廣、發展最為成熟的工業機器人領域,從機器人上中下游產業鏈的角度,進行了整機、零部件以及集成商等分類。以期更清晰、更系統、更全面地展示出機器人上市公司的群像。
具體來看,此次統計了工業機器人整機企業6家、零部件企業15家、集成商19家;服務機器人及AI企業10家;特種機器人企業5家。
工業機器人
6家整機:
1家雙降,1家單降,4家雙增;
4家盈利,2家虧損
工業機器人上市公司整機、零部件和集成商“三兄弟”中,單以營收、凈利潤正增長數量來看,與2023年半年報相比,這一次,交出亮眼答卷的是集成應用,不再是整機。
此次統計的6家工業機器人整機上市公司,包括新時達、埃斯頓、埃夫特、機器人、匯川技術、愛仕達等。
附:6家工業機器人整機上市公司2023年度業績關鍵指標
注:數據均來自上述公司2023年報,其中,整機欄*代表非機器人業務占比較大;表格未標顏色為雙增;黃色為雙降;藍色為營收增速下降;綠色為凈利潤增速下降
2023年上半年有5家實現了營收、凈利潤雙增長,與之相比,2023年度有4家,減少了1家。
其中,新時達的凈利潤增速最大,同比增長高達64.14%;埃夫特的營收增速最大,同比增長了42.11%,但其凈利潤卻是負數,與上年同期相比出現減虧;上市公司機器人雖然營收和凈利潤出現雙增長,但與2023年上半年兩者分別同比增長40.57%、50.75%相比,2023整年增速放緩,增速均維持在10%左右;埃斯頓營收和凈利潤出現“向左走,向右走”,2023年上半年兩者還分別同比增長35.38%、27.66%,2023年度卻出現營收同比增長19.87%,凈利潤同比下降18.8%的狀況;營收和凈利潤規模最大的企業,非匯川技術莫屬,營收為304.2億元、凈利潤為47.45億元,兩者增速分別為32.21%、9.85%。
與上述5家相比,愛仕達的業績頗為慘淡。其2023年度營收和凈利潤均延續2023年上半年頹勢,營收同比下降了16.42%,凈利潤同比下降了380.64%,已經從上半年虧損0.67億元擴大至虧損3.78億元。
總體來說,2023年,整機上市公司營收有5家處于增長態勢。
值得關注的是,在盈利能力上,整機則仍有待提升,6家當中,有愛仕達、埃夫特2家均虧損,另有埃斯頓、機器人凈利潤在1.5億元以下。
15家零部件:
4家雙降,5家單降,6家雙增;
13家盈利,僅2家虧損
工業機器人零部件公司出現新特征,即營收與凈利潤的增速狀態出現分化,營收同比正增長的企業較多,而凈利潤同比負增長的較多。
根據統計,15家零部件上市公司里,有4家營收和凈利潤兩個指標均出現下降,比2023年上半年的13家當中有6家的狀況,有所減少。這意味著2023年下半年零部件企業營收有所向好。5家單個指標出現下降,有6家兩個指標出現雙增的態勢。
附:15家工業機器人零部件上市公司2023年度業績關鍵指標
注:數據均來自上述公司2023年報,其中,整機欄*代表非機器人業務占比較大;表格未標顏色為雙增;黃色為雙降;藍色為營收增速下降;綠色為凈利潤增速下降
此次統計的15家零部件上市公司,包括英威騰、雙環傳動、秦川機床、中大力德、矩子科技、兆威機電、昊志機電、固高科技、綠的諧波、步科股份、禾川科技、奧比中光、雷賽智能、三花智控、夏廈精密等。
這些公司里,營收和凈利潤雙雙同比下降的有,秦川機床、矩子科技、綠的諧波、步科股份等4家公司,2023上半年僅有昊志機電、固高科技、奧比中光3家,此次前2家被列入凈利潤單一指標下降行列,后1家出現營收和凈利潤雙增長。
綠的諧波延續2023年上半年趨勢,依然是營收下降幅度最大企業,同比下降了20.1%至3.56億元,凈利潤則下降了45.81%至0.84億元,與2023年上半年一致,其凈利潤下降幅度也排在了第三位。
昊志機電是凈利潤下降幅度最大企業,同比下降了944.48%,虧損1.94億元,與2023年上半年相比,經營狀況出現惡化;凈利潤下降幅度排第二位的是秦川機床,同比下降了81%,達0.52億元。
5家單指標同比下降的公司,均為凈利潤下降,營收均未出現下降。包括昊志機電、固高科技、禾川科技、雷賽智能、夏廈精密,凈利潤下降幅度依次分別為-944.48%、-27.31%、-40.71%、-37.1%、-18.44%。單以營收和凈利潤兩個指標來界定,與2023年上半年相比,不少零部件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出現了惡化。
營收和凈利潤雙增的企業有6家,包括英威騰、雙環傳動、中大力德、兆威機電、奧比中光、三花智控,其中,中大力德和雙環傳動營收增幅位列第一、第二,同比增幅分別為20.99%達10.86億元、18.08%達80.74億元;雙環傳動、英威騰凈利潤分列增速第一、第二,同比增長分別為40.26%至8.16億元、35.06%至3.71億元。
三花智控是15家企業之中凈利潤最多的企業,凈利潤為29.21億元,同比增長了13.51%,營收為245.58億元,同比增了15.04%。
與整機公司相比,零部件公司凈利潤多為正值,13家企業實現盈利,只有昊志機電、奧比中光2家為虧損。
19家集成應用:
4家雙降,6家單降,9家雙增;
19家均盈利
在工業機器人里,集成應用的營收和凈利潤兩個指標,正增長數量勢均力敵,正增長的企業數量都是12家。單看兩個指標的增長狀態,集成應用應該是“三兄弟”中最靚的仔。
統計的19家集成應用公司,包括海得控制、遠大智能、博實股份、瑞凌股份、華中數控、佳士科技、科瑞技術、拓斯達、哈焊華通、邁赫股份、昆船智能、工業富聯、快克智能、瑞松科技、博眾精工、江蘇北人、凱爾達、德馬科技、凌云光等。
附:19家工業機器人集成應用上市公司2023年度業績關鍵指標
注:數據均來自上述公司2023年報,其中,整機欄*代表非機器人業務占比較大;表格未標顏色為雙增;黃色為雙降;藍色為營收增速下降;綠色為凈利潤增速下降
根據統計,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降的有4家,是科瑞技術、拓斯達、快克智能、凌云光,2023年上半年在榜的瑞松科技成功上岸;營收或凈利潤單一指標出現下降的有6家,與2023年上半年相比減少了1家,包括海得控制、佳士科技、昆船智能、工業富聯、凱爾達、德馬科技,其中海得控制從2023年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潤雙增變為單降;營收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快克智能,同比下降了12.07%至7.93億元;凈利潤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科瑞技術,同比下降了44.55%至1.74億元。
營收和凈利潤雙增的企業有9家,包括遠大智能、博實股份、瑞凌股份、華中數控、哈焊華通、邁赫股份、瑞松科技、博眾精工、江蘇北人等。其中,遠大智能、博實股份、華中數控、邁赫股份、江蘇北人等5家,營收和凈利潤都保持了雙位數以上高速增長。營收增幅最大的企業是邁赫股份,同比增了38.79%至9.75億元,凈利潤增幅最大的企業是江蘇北人,同比增了156.91%至0.82億元。
雖然數據靚麗,但盈利規模依然較小,其中有9家企業凈利潤未超過1億元。除了工業富聯(主業是電子設備制造銷售)之外,博實股份是凈利潤最多的集成應用企業,營收同比增長19.11%至25.65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9.9%至5.34億元。
服務機器人及AI
10家服務機器人及AI:
1家雙降,4家單降,5家雙增;
6家盈利,4家虧損
服務機器人及AI上市公司里,營收正增長的企業有7家,凈利潤正增長的有7家(其中有一家是減虧狀態)。不過該領域有一個特征則是,規模大的公司經營狀態以及盈利能力普遍較強,而規模小的公司則多處于虧損的狀態。
統計的10家服務機器人及AI上市公司,包括科大訊飛、大華股份、海康威視、科大智能、科沃斯、石頭科技、九號公司、格靈深瞳、天智航、云天勵飛等。
其中,有5家實現營收和凈利潤雙增的態勢,比2023年上半年多了1家,4家出現單指標下降,1家出現兩個指標均下降;6家凈利潤為正,4家處于虧損之中。
以營收和凈利潤兩個指標來分析,5家雙增的企業有科大訊飛、大華股份、海康威視、石頭科技、九號公司;1家雙降的企業有格靈深瞳;4家單降的企業有科大智能、科沃斯、天智航、云天勵飛。
營收增速最大的企業是天智航,同比增幅達34.48%至2.1億元,但其凈利潤從2023年上半年的虧損0.37億元擴大至虧損1.56億元。營收增速排在第二位的是石頭科技,增長了30.55%至86.54億元。
凈利潤增速最大的企業是大華股份,凈利潤同比增長了216.73%,達73.62億元。凈利潤降幅最大的是科沃斯,同比下降了63.96%至6.12億元。
海康威視是凈利潤最多的企業,增長9.89%至141.08億元。2023年上半年其凈利潤同比下降了7.31%。這意味著2023年下半年其盈利能力出現大幅提升。
大華股份、石頭科技、科大訊飛以73.62億元、20.51億元、6.57億元的凈利潤,與海康威視一起,分列前四的寶座。
4家虧損的企業為科大智能、格靈深瞳、天智航、云天勵飛,虧損金額分別為1.28億元、0.9億元、1.56億元、3.83億元,虧損額度最大的云天勵飛營收僅為5.06億元,這意味著,其2023年虧損了營收的76%左右。
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當中,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主營業務均為視頻監控產品研發、制造和銷售,機器人業務占比較小;石頭科技、科沃斯主營業務均為智能清潔機器人,科大訊飛主要是AI相關產品。
附:10家服務機器人及AI上市公司2023年度業績關鍵指標
特種機器人
5家特種機器人:
3家雙降,1家單降,1家雙增;
3家盈利,2家虧損
在特種機器人里,2023年度與同年上半年差異較大的是,業績增長狀態和盈利能力都有所滑落。
雖然該市場近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速,但整體市場規模依然較小,加上該領域門檻較高,所以企業從數量到質量都有待提升。
此次統計的5家特種機器人上市公司,包括晶品特裝、申昊科技、中信重工、億嘉和、景業智能等。其中,有3家出現營收和凈利潤雙降的態勢,1家單個指標下降,1家營收和凈利潤雙增;3家實現盈利,2家虧損。
3家雙降的企業有晶品特裝、申昊科技、景業智能;億嘉和出現凈利潤下降;中信重工實現營收和凈利潤雙增。盈利的3家企業有晶品特裝、中信重工、景業智能。
凈利潤增幅最大的企業是中信重工,同比增長163.51%,達3.84億元。2023年上半年凈利潤增長最大的申昊科技,在2023年度卻下降了55.32%,虧損1.01億元。
2023年上半年,凈利潤增幅排第二位的晶品特裝,在2023年度也出現32.48%的降幅。景業智能的凈利潤降幅更加驚人,同比下降了71.47%,僅為0.35億元,營收下降了44.89%至2.55億元。
盈利最多的是中信重工,其凈利潤為3.84億元,營收為95.57億元,其財報顯示,公司是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礦業裝備、水泥裝備制造商與服務商,我國最大的重型裝備制造企業之一、國內特種機器人行業第一梯隊企業。
另一處于虧損中的企業是億嘉和,虧損額度為0.1億元。
附:5家特種機器人上市公司2023年度業績關鍵指標2024年機器人上市公司經營狀態指南
4月份,在2023年報密集發布之時,機器人上市公司也陸續發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本刊記者還統計了這55家上市公司的2024一季度財報情況。
具體來看,此次統計了工業機器人整機企業6家、零部件企業15家、集成應用企業19家;服務機器人及AI企業10家;特種機器人企業5家。
按照統計數據,單就營收及增速、凈利潤及增速,兩個財務關鍵指標分析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工業機器人整機上市公司,6家當中有3家營收和凈利潤出現雙增,1家營收下降,1家凈利潤下降,1家雙降;3家實現盈利,3家處于虧損之中。
附:6家工業機器人整機上市公司2024年一季度業績關鍵指標
注:數據均來自上述公司2024第一季度財報,其中,整機欄*代表非機器人業務占比較大;表格未標顏色為雙增;黃色為雙降;藍色為營收增速下降;綠色為凈利潤增速下降
其中盈利最多的依然是匯川技術,凈利潤同比增長8.56%至8.11億元。其他兩家盈利均未超過0.3億元。3家虧損的企業虧損金額均未超過0.5億元。這5家企業都處于盈虧線的邊緣。
15家零部件上市公司當中,有10家出現營收和凈利潤雙增的情況,3家雙降,1家營收下降,1家凈利潤下降;15家中,有13家盈利,2家出現虧損。
附:15家工業機器人零部件上市公司2024年一季度業績關鍵指標
注:數據均來自上述公司2024第一季度財報,其中,整機欄*代表非機器人業務占比較大;表格未標顏色為雙增;黃色為雙降;藍色為營收增速下降;綠色為凈利潤增速下降
盈利最多的企業是三花智控,凈利潤同比增長7.73%至6.48億元。盈利排第二的是雙環傳動,凈利潤同比增長29.37%至2.21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上述兩家公司,其他11家盈利的公司,絕大多數凈利潤均未超過0.5億元。可見該領域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待提升。2家虧損的企業是禾川科技和奧比中光,虧損金額分別為0.15億元、0.29億元。
19家集成應用上市公司當中,有9家營收和凈利潤雙雙增長,有8家是雙降,1家營收下降,1家凈利潤下降;19家中,有14家盈利,5家虧損。
附:19家工業機器人集成應用上市公司2024年一季度業績關鍵指標
其中,盈利最多的企業是工業富聯,凈利潤同比增長33.77%至41.85億元。其他盈利企業的凈利潤金額均較小,可謂是處于微利狀態,只有博實股份的凈利潤超過1億元,其他均未過億。
5家虧損企業分別為海得控制、遠大智能、華中數控、博眾精工、凌云光,依次虧損金額為0.12億元、0.42億元、0.69億元、0.21億元、0.67億元。
10家服務機器人及AI的上市公司當中,有4家營收和凈利潤雙雙增長,有1家雙降,2家營收下降,3家凈利潤下降;10家中,有6家盈利,4家虧損。
附:10家服務機器人及AI上市公司2024年一季度業績關鍵指標其中,盈利最多的企業是海康威視,凈利潤同比增長了5.78%至19.16億元。大華股份凈利潤金額排第二位,實現同比增長13.26%至5.61億元。石頭科技排第三,實現同比增長95.23%至3.99億元。
4家虧損企業分別為科大訊飛、格靈深瞳、天智航、云天勵飛,虧損金額依次為3億元、0.27億元、0.1億元、1.38億元。
5家特種機器人上市公司當中,有1家營收和凈利潤雙增,3家雙降,1家營收下降;5家中,有1家盈利,4家虧損。
附:5家特種機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一季度業績關鍵指標
機器人領域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前景依然較大。MIR預計,2024年市場進入低庫存周期,市場需求待復蘇。其進一步判斷稱,由于工業機器人是仍處于成長性階段的自動化產品,未來幾年仍將維持增長。
為更好服務行業,工業機器人小編特建立智能焊接機器人專業群,加微信:816,出示名片,如果是集成商,請備注。
來源:機器人圈 責任編輯:游小秀審核人:張維官
廣告合作: 孫哿 902
聲明: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證明材料確認版權并按國家標準支付稿酬或立即刪除內容!
展會咨詢
![]() |
![]() |
![]() |
![]() |
世展網公眾號 |
微信小程序 |
銷售客服 |
門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