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5月9日,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四川)新能源產業專題對接活動在成都舉行。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受邀參加了此次盛會。此次活動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以“共享戰略新機遇,同筑圈鏈新生態”為主題,旨在依托“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機遇,發揮四川作為國家戰略腹地的獨特優勢,持續深化與東部地區的產業合作 。在活動期間,劉勇秘書長針對儲能行業的現狀與未來發展,接受了四川觀察記者的采訪。
本次會議聚焦了一批高端能源裝備,如“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白鶴灘百萬千瓦水電機組、300兆瓦級變速抽水蓄能機組、全球首個二氧化碳+飛輪儲能示范、世界最大化學鏈碳捕集裝備系統、國內首個100KW等級燃料電池分布式能源系統、國內首個兆瓦級光伏發電耦合PEM電解水制氫系統、國內規模最大的安全無毒有機液體儲氫技術示范等,展現了四川在新能源、儲能及氫能相關領域的強大創新能力。
當被問及儲能行業前兩年快速繁榮后,在取消“強制配儲”政策進入迷茫期,未來該如何發展以及怎樣從政策催生的繁榮過渡到產業健康發展時,劉勇指出,儲能產業對保障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促進新能源消納、提升系統經濟性和實現“雙碳”目標至關重要。在“雙碳”戰略、綠色低碳發展需求和能源安全等多重約束下,儲能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的靈活性調節功能和裝機規模都會顯著增加。我國目前在電化學儲能技術、物理儲能技術、氫儲能、儲熱和蓄冷、復合型儲能技術等多樣化技術路線上不斷取得創新突破和工程化應用經驗,已形成全球儲能產品交付能力最強、技術迭代最快和成本最優、應用市場規模最廣、產能和裝機規模最大的多維度發展優勢。
而要實現產業健康發展,劉勇提出三點關鍵:一是結合自身資源稟賦,以市場應用為導向,圍繞安全經濟、綠色低碳開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打造差異化技術創新,避免同質化競爭;二是完善市場機制,建立健全容量補償、輔助服務、現貨交易等市場機制,讓儲能項目投資獲得合理價值回報;三是加強標準制定和安全監管,引導和規范儲能產業可持續發展。
對于當下新型儲能領域巨頭訂單爆倉,中小企業卻面臨生死考驗的冰火兩重天現象,劉勇認為儲能行業正處于邁向市場化商業運營的關鍵轉型期。過去幾年,在產業政策導向及產業資本共同驅動下,不同領域的企業紛紛跨界儲能行業,搶占市場機會。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龍頭企業憑借品牌、技術、資金、供應鏈完整和產能規模等優勢,在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優勢。中小企業則需要結合自身優勢,針對細分應用市場,從創新力和成本上打造差異化產品競爭優勢,切勿盲目跟風內卷,否則將被市場淘汰。
談及四川新型儲能未來的發展,劉勇充滿信心。四川在釩、鋰等礦產資源位居全球前列,風光水等新能源資源發展潛力巨大,同時在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物流運輸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和技術人才,這些都能為儲能產業發展提供強力支撐,深入促進儲能產業鏈和供應鏈協同發展,逐步形成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全面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
閱讀原文
展會咨詢
![]() |
![]() |
![]() |
![]() |
世展網公眾號 |
微信小程序 |
銷售客服 |
門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