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1.1全球天然氣消費平穩增長,消費格局呈“西退東進”態勢
2024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達41234億m3,同比增長2.0%,但區域分化態勢進一步加劇(見表1)。歐洲市場延續結構性收縮,消費量同比下降1.2%至4555億m3,創近20年以來新低。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亞太市場的強勁增長,消費總量突破10834億m3(同比增長3.2%),貢獻全球增量的42.5%,主要原因是受區域內工業、氣電需求增長推動。
1.2全球天然氣產能持續釋放,供應穩中有升
2024年全球天然氣供應態勢穩定向好,產量呈上升趨勢。全年天然氣總產量達40793億m3,較2023年增加653億m3,增幅1.6%。
美國是目前全球最大天然氣生產國,2024年產量達10592億m3,雖同比下降0.3%,但產量規模仍維持高位。俄羅斯2024年天然氣產量顯著增長,總產量達6276億m3,同比增長5.9%,主要得益于液化天然氣(LNG)和管道氣出口量的增加。加拿大2024年天然氣產業發展良好,產量同比增長2.6%,總產量達1902億m3。挪威作為歐洲重要的天然氣供應國,2024年氣田檢修頻率較2023年有所降低,天然氣產量預估增至1342億m3,同比增長6.8%,為歐洲能源市場提供了更為穩定可靠的支持,有效緩解歐洲地區能源需求壓力(見表2)。
1.3全球LNG需求中心東移,LNG產能擴張與投資收縮并存
2024年全球LNG市場呈現“東方增量對沖西方減量”的顯著特征,全年出口總量維持在4.38億t,與2023年持平,區域需求結構性調整成為平衡市場的關鍵力量。亞太市場主導地位強化,區域進口量同比增長7.3%至2.8億t。其中,傳統市場區域穩定,中國、日本和韓國LNG進口總量達1.96億t(占亞洲進口量的70%),日本、韓國需求微降但整體可控;東南亞和印度新興市場需求爆發,印度以2642萬t領漲,其增長動能主要來自極端天氣推高用電需求,制造業復蘇帶動工業用氣,以及政策驅動下的LNG設施改善。
歐洲市場深度調整,進口量銳減19.5%至9315萬t,主要受工業持續低迷疊加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提升影響,工業和發電用氣需求持續疲軟。受此影響,歐洲主要進口國進口量全面收縮,法國、荷蘭、西班牙等傳統買家進口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產能與投資方面,2024年全球LNG產能達4.9億t,同比增長644萬t,墨西哥FastLNGAltamira、美國PlaqueminesLNG、剛果CongoFLNG項目液化出口終端投產,為全球LNG供應提供新動力。然而,全球僅有4個LNG出口項目、5條生產線作出最終投資決定(FID),總液化能力為1480萬t/a(見表3),為近3年最低水平,表明在當前復雜能源市場環境下,投資者對新LNG項目投資更為審慎。
1.4全球天然氣價格水平整體下降
2024年二季度,全球天然氣市場呈現供需格局重構態勢,供需基本面緊縮。需求端方面,前期價格中樞下移有效刺激了部分工業用戶和電力部門的補庫需求,形成需求前置效應;供給端方面,因液化設備故障率攀升與中東地緣政治風險溢價持續發酵,全球LNG供應鏈穩定性受到沖擊。在供需雙向收緊的共同作用下,現貨價格獲得顯著支撐,市場風險溢價持續積累。夏季氣溫升高顯著改變市場運行情況,北半球極端天氣頻發導致居民制冷需求激增。
與此同時,LNG出口需求持續擴張也為價格上漲提供額外動力。臨近供暖季,北半球買家庫存普遍偏高,消費持續偏弱,價格上行動力不足,天然氣價格呈平穩波動。2024年JKM均價為11.91美元/mmBtu,TTF均價為11.00美元/mmBtu,美國HenryHub均價為2.41美元/mmBtu,均較2023年同期有所下降,降幅分別為13.5%、14.7%和9.6%(見圖1)。
2 2024年國內天然氣市場回顧
2.1國內天然氣消費延續中高速增長態勢,交通用氣表現亮眼
2024年我國經濟穩健運行,能源結構持續優化,清潔低碳替代進程加快推動天然氣需求持續釋放。全年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達4304億m3,同比提升8.1%;實際消費量4245億m3,同比增長7.6%。
2024年城市燃氣消費保持增長態勢,車用LNG成為核心驅動力。隨著燃氣管網基礎設施加速延伸,全年新增覆蓋約2000萬城鎮人口,帶動居民生活用氣增量超20億m3。年初受冷空氣活躍影響,部分區域采暖用氣需求階段性攀升。LNG相較柴油的經濟性優勢凸顯,預估推動全年LNG重卡新車銷量突破17萬輛,加氣量同比增幅突破百億立方米。預估2024年城市燃氣消費總量達1431億m3,同比增長9.9%,保持高位增長水平。
新增裝機投產成為2024年發電領域用氣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量。年內肇慶鼎湖熱電聯產、川投資陽燃氣電站等項目落地,帶動行業新增裝機超1500×104kW。二季度,受跨區輸電能力增強影響,燃氣機組負荷率持續承壓。三季度,華東、華南高溫天氣促使氣電調峰需求集中釋放,機組利用率回升至近5年中樞水平。四季度,因供暖季氣溫偏高疊加清潔能源出力充足,氣電運行負荷較歷史均值小幅走低。預估2024年燃氣發電領域消費量達653億m3,同比增長2.4%,增量主要來自裝機量擴張。
2024年工業領域用氣呈現多元增長格局,產業升級與能源替代效應共同發力。工業生產增長持續發揮經濟支撐作用,其中建材產業鏈用氣需求承壓明顯,鋼鐵、建筑陶瓷等行業受房地產深度調整影響持續低迷。值得注意的是,玻璃制造、紡織印染等高耗能行業持續探索和挖掘天然氣消費的潛力空間,疊加“新三樣”(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等領域用氣需求激增,形成新興增長極。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驅動下,機械制造領域用氣潛能加速釋放。預估2024年工業用氣量達1824億m3,同比提升9.2%,保持較快增速。
化工領域天然氣消費呈現穩態特征,氣源供應體系維持寬松格局。重點板塊中,尿素板塊受益于原料價格動態平衡,氣頭裝置利潤波動收窄,疊加下游工業需求回暖,2024年產量較2023年實現正向增長;甲醇領域仍受成本約束。預估2024年化工用氣量達337億m3,同比微增0.3%。
2.2天然氣供應整體充足,LNG現貨進口量大幅回升
2024年國內天然氣資源保障基礎持續夯實。天然氣產量為2480億m3,同比增加156億m3,增長6.7%。煤制氣產量66億m3,同比增長1.7%。
2024年進口管道氣量達760億m3,同比增長88億m3,實現13.1%的增速躍升,增長動能主要來自雙重結構支撐:一是中亞氣源階段性波動造成的低基數效應消退;二是中俄東線在既定購銷合同框架下,供應量穩步增長。
2024年國內LNG進口量達1058億m3,同比增加74億m3,實現7.5%的增長。其中,LNG長期協議進口量達855億m3,同比增長2.4%,進口主要由國內三大石油公司主導;LNG現貨進口量達203億m3,同比增長36.2%,主要歸因于國際天然氣價格水平的下降以及國內天然氣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態勢。
2.3國內LNG市場供應充足,天然氣價格長時間貼近成本線
2024年國內LNG市場供應特征同比變化不大,整體呈“海陸雙增”趨勢。全年供應總量達4170萬t,國內液化工廠開工率維持50%~62%窄幅波動,年均產能利用率同比基本持平;進口端接收站負荷率處于16%~33%,同比下降約2個百分點。國產LNG與進口LNG槽批量份額比約9∶5。
我國LNG供應成本和供需變化是國內LNG出廠價格波動的主要影響因素。從成本方面看,2024年進口LNG均價為2.96元/m3(不含稅,下同),折合4091元/t,同比下降7.8%。中國石油直供西北原料氣液廠競拍價格折合成本多數時間與LNG市場價格接近。2024年上半年,國內LNG價格支撐整體偏弱,加之國際天然氣價格整體回落,供暖季期間LNG價格下行,整體價格水平不及2023年同期。下半年,供應短時下降疊加國際天然氣價格上行短期推漲LNG價格,后續受成本下降、供應充足等因素影響,LNG價格止升回落。供暖季后LNG價格呈季節性波動。2024年國內LNG出廠價格整體處于中高位水平,均價水平同比小幅下降,價格季節性規律尚未恢復,全國LNG出廠價格指數平均4633元/t,同比下降7.1%(見圖2)。
2.4 織網擴網步伐不斷加速,接收站產能開始集中釋放
2024年我國油氣管網建設持續推進,資源輸送效能與管網輻射能力同步提升。全年預估新增長輸天然氣管道超4000km,總里程突破12.8萬km。重點工程方面,西氣東輸四線新疆段實現貫通運行,川氣東送二線、虎林—長春天然氣管道、百色—文山復線等管道工程持續推進,進一步強化了西北氣源東送、東北氣源南下及西南氣源外輸的立體輸送格局(見表4)。
儲氣庫方面,2024年多座儲氣庫投產,加之原有儲氣庫擴容工程不斷推進,國內天然氣儲氣調峰能力明顯增強。
接收站方面,2024年新投運的接收站有國網漳州、國網惠州、國網天津二期擴建項目及潮州華瀛項目,進口資源供應增加明顯(見表5),至年末全國LNG接收能力增長至超15000萬t/a,平均利用率降至55%。
2.5 多部門協同施策,力促天然氣行業高質量發展
2024年國務院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多部門協同發力,出臺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不僅彰顯了國家對于天然氣行業未來發展的高度重視,也為天然氣在新型能源體系中的角色定位與功能發揮指明了方向。天然氣在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中的地位強化。
國家能源局印發《202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對天然氣行業發展的論述明顯增多,涉及天然氣增儲上產、儲氣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公平開放、重點工程推進、與新能源耦合發展、體制改革深化、調峰氣電發展和國際合作等方面,旨在支持天然氣行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天然氣在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要求穩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出了“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力度,加快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鼓勵在氣源可落實、氣價可承受地區布局天然氣調峰電站”等具體措施。
天然氣消費質態提升。國務院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指明“化石能源消費減量替代行動”是重點任務之一,要求優化油氣消費結構,有序引導天然氣消費,優先保障居民生活和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天然氣利用管理辦法》,是對2012年《天然氣利用政策》的正式修訂版。此次修訂標志著天然氣行業監管范式從“保量擴規”向“提質增效”轉變,為促進天然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提供助力。
強監管與促投資并舉,推動天然氣行業健康發展。國家能源局印發《2024年能源監管工作要點》,重點提出修訂出臺《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開展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專項監管,進一步推動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提高利用效率,規范市場行為,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場秩序。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將燃氣特許經營權最長期限延長至40年,鼓勵民營企業通過直接投資、獨資、控股、參與聯合體等多種方式參與特許經營項目。
3 2025年國際天然氣市場展望
3.1全球天然氣供需增速同比加快
預計2025年全球天然氣供需兩端齊發力,呈現增長態勢。需求方面,經濟回暖支撐工業、居民和發電用氣保持增長,預計2025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達42213億m3,同比增長2.4%。其中,亞太、北美和中東地區將成為2025年天然氣消費增長的主要貢獻者,三地消費增量分別占全球消費增量的35%、31%和26%。供應方面,預計2025年全球天然氣產量為41471億m3,同比增長1.7%,增量主要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等國。
3.2全球LNG基本面或收緊,國際天然氣價格中樞可能上移
預計2025年全球LNG新增需求將多于新增供應,北美地區的供應增長和歐洲的需求增長將引領重塑全球天然氣貿易格局。
2025年全球新投產液化項目逐漸增多,供應端對LNG市場帶來的變化逐步顯現。預計2025年全球LNG液化能力達5.26億t/a(新增3161萬t/a),主要來自美國和加拿大。預計全球LNG產量達4.29億t(增長1921萬t),增幅4.7%,增量主要來自美國、尼日利亞和加拿大。
歐洲在2025年全球LNG需求增長中將起引領作用,形勢較2024年出現反轉。預計全球LNG需求為4.30億t(新增2222萬t),同比增長5.5%,增量同比增加。其中,預計亞洲LNG進口平穩增長,需求達2.86億t(增量659萬t),同比增長2.4%。中國和印度等國需求增加,彌補了日本、韓國等國的需求減少。預計歐洲LNG進口止跌回升,進口量達1.08億t,同比增加1442萬t。
2025年挪威新增產量無法完全抵消已有氣田自然遞減影響,歐洲本土天然氣產量持續下降。俄羅斯與烏克蘭關于向歐洲轉運天然氣的合同于2024年底到期,2025年俄羅斯出口歐洲管道氣量下降。雖當前約4500萬m3/d的供應缺口不會造成歐洲用氣短缺,但會帶來LNG進口需求回升。從當前情況來看,歐洲2025年可執行的LNG銷售與購買協議(SPA)合同量僅為4773萬t,仍需進口大量現貨LNG來彌補缺口。
綜合全球供需基本面情況,預計2025年全球天然氣市場價格可能上移。從供應側來看,美國因LNG出口量提升使其本土天然氣供需格局較2024年略微收緊,帶動HenryHub價格較2024年小幅提升。需求側則面臨亞洲新增需求和歐洲補庫剛需的疊加,亞歐LNG資源競爭將支撐JKM和TTF價格持續高位震蕩。
基于天然氣價格預測模型計算和專家判斷,預計2025年東北亞JKM均價為11.8~13.8美元/mmBtu,歐洲TTF均價為11.7~13.7美元/mmBtu,美國HenryHub均價為3.4~3.9美元/mmBtu。
4 2025年國內天然氣市場展望
4.1天然氣需求維持中高速增長態勢,三大氣源供應均保持增長
2025年作為“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政策導向將持續聚焦內需擴容,為經濟穩步復蘇夯實基礎。財政支出力度有望延續,帶動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持續增長,形成對制造業需求的正面帶動效應。但受國際地緣局勢持續緊繃與貿易壁壘加劇影響,出口承壓態勢難以根本扭轉,疊加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周期延續,或將對制造業資本開支形成雙重制約。據初步估算,我國2025年天然氣消費規模或突破4465億m3,同比增幅5.2%,延續2024年以來的中高速增長趨勢。
供應方面,2025年全年供應總量或將攀升至4518億~4563億m3,同比增幅超5.0%。國產氣方面,油氣企業勘探開發投入力度不減,疊加進口高價氣源的成本壓力反向激發國內產能釋放,全年國產氣量有望達2616億m3,同比增速5.4%。
煤制氣產量預計達70億m3,同比增長6.0%。管道氣進口量預計增至849億m3,同比顯著增長11.8%,其中,中俄東線計劃新增供氣量80億m3,預計年供氣量達380億m3。LNG進口結構呈現長期協議與現貨雙軌并行,長期協議資源執行量預估穩定在918億m3,為彌補供需缺口,仍需通過LNG現貨市場采購134億~178億m3。
4.2國內LNG供需趨于寬松,價格維持中高位行情
需求方面,隨著管道氣供應能力提升及儲運基礎設施持續升級,2025年國內管道氣網絡覆蓋半徑將進一步擴展。在管道氣相較LNG仍維持顯著成本優勢的背景下,工業領域對LNG的邊際需求增長空間或受制約。LNG重卡市場發展動能主要取決于天然氣與柴油燃料經濟性比價、重卡行業總量擴容及車輛迭代周期三大要素。基于當前國際能源價格走勢預判,2025年LNG燃料經濟性將持續優于柴油,測算顯示重卡銷售規模或突破百萬輛量級,車用領域需求增長將繼續成為LNG消費的核心驅動力。此外,城市燃氣調峰儲備需求預計同步提升。
供應方面,中交營口LNG、寧波三期、煙臺港西港區LNG、北海三期、協鑫如東及茂名LNG等接收站項目計劃于2025年密集投產,疊加陸上液化裝置產能持續釋放,LNG市場供給彈性顯著增強。受國產氣增產與進口氣增量雙重影響,國內LNG價格體系或將延續氣源間的動態博弈格局。
成本端呈現分化態勢。LNG現貨到岸均價預計維持平穩或微幅上行,而與油價掛鉤的長期協議資源定價中樞或隨油價回落而下移。結合供需基本面判斷,預計2025年國內LNG出廠價格將在當前中高位區間呈現震蕩走勢。
5結語
2024年對于全球以及國內天然氣市場而言,都是穩中向好的一年。全球天然氣供需同比改善,全球貿易格局東移,國際天然氣價格波動幅度降低,價格水平持續回落。在國內經濟向好的背景下,天然氣消費穩定復蘇,供應安全整體得到保障。2025年,國內天然氣行業仍將面對來自復雜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國際供需形勢趨緊、國際天然氣價格中位偏高震蕩等一系列不利因素挑戰,但在推動經濟復蘇的決心和信心之下,國內消費將持續穩定增長。與此同時,國產氣和進口氣供應也將保持增長,儲氣調峰設施建設將為天然氣需求增長提供支撐,我國天然氣供應安全將得到更高保障。
■ 信息來源| 能源情報
展會咨詢
![]() |
![]() |
![]() |
![]() |
世展網公眾號 |
微信小程序 |
銷售客服 |
門票客服 |